查看原文
其他

不忍目睹新冠患者过世,一急诊科主任自杀!

凭海观潮A 2020-08-17


 凭海观潮A,长按关注  

医学是有止步的,医护人员个人的能力更是有边界的,医学非万能,共情要适度。



作者:叶正松 来源:江淮医学


据美国《纽约邮报》27日报道,纽约曼哈顿一家医院的急诊科主任不忍频繁目睹感染患者过世,在参加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多日后自杀。


其父亲菲利普·布林医生对媒体说:“她试着完成自己的工作,而这使得她自杀了。” 


疫情期间,洛娜·布林担任纽约长老会艾伦医院的医疗主任。49岁的她是最近一例自杀的城市医护人员。


菲利普说,女儿曾经在抗疫工作中感染新冠病毒,在家休养一周半的时间后,她返回医院工作。不过医院又让她回家休息,家人随即带她来到弗吉尼亚州。 


菲利普表示洛娜没有任何精神疾病,二人的最后一次谈话时,她对父亲说,必须不断看着感染患者死亡是多么痛苦,甚至患者从救护车下来之前就已去世。


“她真的一直在抗疫前线,”菲利普说,“确保她被称赞为英雄。和其他去世的人一样,她是受害者。”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4月28日13点30分(北京时间29日1点30分),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超过百万,达到1002498例,死亡病例超5万,达到56749例。 



万众一心战疫情,心理疏导须先行。 


这次新冠波及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无论是给患者及其家属,还是医务工作者等一线工作人员,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因此,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干预尤为重要。 


所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中央就高度重视心理疏导,先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为各地开展心理疏导提供了指南。各地也纷纷建立机制、组建队伍,为社会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而对于一线医护人员来说,他们长期在危险环境中高强度工作,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往往要经历很多生离死别,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障碍。对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开展与伤害相关的风险评估,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状态,及时关心和回应,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有时候不亚于是给他们上一个心理ECMO! 



南方周末近日全文刊发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医生甘照宇写给一位武汉护士的信《医学非万能,共情要适度》。 


作为广东援汉的第一位精神科医生,在武汉期间,他目睹了一位武汉护士负责看护的病人自杀了,那名护士一直自责,整日以泪洗面不能释怀。 


返粤后,甘医生利用隔离闲暇,提笔给那位护士写了封信,予以精神开导,心理疏导,信件全文如下: 


阿文护士: 


我已在数日前随医疗队返粤,目前正在隔离中,终于有一些闲暇。回顾在武汉这两个月,百感交集,尤其难忘的是你的眼泪。 


我是广东医疗队派到武汉的第一位精神科医生,除了要对接管病区里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我也要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


2月21日下午,我组织了一次针对医务人员的团体辅导,有十多个人自愿来参加,你是其中之一。团体辅导中,每个人都要陈述自己在抗疫期间的所见所想,最后我再从心理应激角度进行分析。


轮到你时,你说有一个你负责看护的病人自杀了。你说自己学过半年心理学知识,在意识到病人有自杀倾向时也做出了预警,最后却还是无能为力。 


说着说着,你泪流满面。你因为没能阻止病人自杀而内疚、自责,晚上难以入眠,会梦见他;白天走进病房时,脑海中也会闪回他生前的场景。


从你的讲述可以看出,这位病人的弃世对你冲击很大,你一直无法释怀。 


我记得我当时和你说,发生这种事并不是你的错。你回想这整个过程,其实你没有做错什么,你没有违反任何医学上的操作流程。在疫情早期,各种医疗和社会支持都还没有跟上,而自杀干预需要非常专业的精神医学介入。你虽然曾学过一些心理咨询的知识,但作为非精神医学出身的护士,自杀干预仍然超出了你的能力范畴。


换句话说,如果当时看护这位病人的护士不是你,而是其他人,可能悲剧同样会发生。希望你不要“错误归因”,以免盲目揽责于己,导致不必要的自我伤害。 


那天因为是团体辅导,时间有限,我不知道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晚饭碰见你时,看到你脸上的微笑,我多少感到一丝欣慰。之后我们没有再交流过,但我还有些话想对你说。 


不仅是你,还有一些前期到达武汉的医疗队员及武汉本地医务人员,他们或许也像你一样,目睹生死却无能为力,进而像你一样陷入极度的自责和痛苦中。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生命的逝去,医护人员自然无法无动于衷。更何况,共情,本身就是医护人员必备的职业素养。因为只有做到共情,你才有可能与病人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地从病人的角度去理解他、关心他、帮助他。 


但是,这种共情也要适度,否则会导致共情伤害。演员扮演角色时要入戏,但如果戏已经演完,仍沉浸于戏中角色不能自拔,那就有可能带来麻烦甚至伤害。同理,医护人员只有在上班的时候,他扮演的才是医护人员的角色,而下班之后,他的角色可能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别人的妻子或丈夫……要实现不同角色间的有效切换,适度共情是关键。 


适度共情也是由医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不知你是否记得,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那一句话——“医学,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尽管现代医学高度发达,但依然还有疾病,医学对它无能为力。


就拿这次新冠肺炎来说,迄今为止,除了依赖人类自身的免疫力,我们还没有找到对抗病毒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表达对生命的敬畏,此外很多事情也只能顺其自然。 


医学不是万能的,医护人员个人的能力更是有边界的。


这次抗疫,外界把医生、护士当作英雄一样去看待,其实是对医护人员这一群体寄予了尽快扼制疫情发展、尽可能挽救更多生命的期望。但从个人层面来讲,我们每一个人所能做的改变是有限的。那种力挽狂澜、无所不能的“英雄”,只存在于影视作品或者文学创作中,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如果我们把“集体的英雄主义”理解为“个人的英雄主义”,把自己塑造成所谓的“英雄”,就很有可能在遭遇挫折或者经历救治无效时陷入自责。 


当下,国内的疫情已被基本控制。作为曾经在武汉最危急的时刻奔赴前线并坚持抗疫到底的医护人员,你已经问心无愧。


对于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就让我们在清明这一特殊时节,表达我们的哀思吧!同时,也希望你开启你人生的新征程! 


广东援鄂医疗队 甘照宇 




这次抗疫,特别是在主战场作战的医护人员,从生死线上下来,曾经身心承受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也因此,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每每谈起那段日子,谈起医务人员,为了减少感染,方便工作,姑娘们都把头发剪掉了,说起这事,她都数次忍不住哽咽,总是忽然就说不出话来,转过身去擦拭眼泪。



3月17日,全国援鄂医疗队开始陆续撤离湖北。焦雅辉代表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为天津医疗队队员送行。她拿起机舱广播话筒,一句“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刚出口,就哽咽了。在大伙儿的鼓励下,她再次感谢各位医疗队员,希望大家好好休整,返回工作岗位后继续为患者服务。她哽咽地说,“祝你们平安健康,我们回去之后再见!谢谢大家!”


“我觉得武汉真的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武汉的人民真的是英雄的人民。而且我觉得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真的很伟大。”焦雅辉说。



实际上,不仅仅是疫情期间,其实,长期在高风险、高压之下工作的一线医护人员,因为目睹了许多悲惨、紧急无常的生离死别场面,同时也会因为自己对一些救治的患者无力回天而产生无助感和愧疚感,间接导致了各种心理问题发生。

面对生死,医务人员看似很坚强,我们看不到他们内心的波动,其实他们也和常人一样,也有着丰富的感情,只是由于职业原因,不能完全表露出来罢了。越是医患关系恶劣,越是人们过分的夸大、过度的盲目相信人定胜天的所谓现代医学技术,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就越大,就越需要心理的特别关注。


但问题是,虽然医务人员懂得健康,可对自身的身心健康一直关注不够,他们从没有所谓的自身保健,他们一味的是付出与奉献。常言说医不自治,他们需要帮助疏导心理,缓解压力,改善睡眠,避免负性情绪对身体健康指数的影响,从而对身心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息。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疏解自身的心理问题就亟需组织的关怀和专业心理医生的干预。


而一直以来,心理医生大多关注的是病人的心理,其实今天的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更需要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及时发现压垮他们身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此,心理疏导不仅仅是湖北一线疫情防控的又一重点,所有的一线医护人员在临床超负荷之后如何进行心理复原,都应该是一个引起我们重视和关注的长期重大课题。


延伸阅读
这篇惊悚扭曲的文章如何登上了《中学生导报》?
人间悲剧!母亲欲割肝救子发现儿子非亲生,生母情况更出人意料

全球最伟大25名抗疫领袖,李文亮排名第一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赞赏

真心感谢每位打赏的朋友
↓↓↓↓“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